王興——美團網創(chuàng)始人兼CEO
2015-01-21
4980
核心提示:橡膠機械網 在極客公園創(chuàng)新大會上,美團網創(chuàng)始人兼CEO王興在現場做了題為《資源的革命:互聯網改變了商業(yè)的什么》的主題演講。
中國橡膠機械網 在極客公園創(chuàng)新大會上,美團網創(chuàng)始人兼CEO王興在現場做了題為《資源的革命:互聯網改變了商業(yè)的什么》的主題演講。
王興認為,互聯網會徹底改變一切行業(yè),但這種改變并非一定從最底層進行。用互聯網的方法提升資源的使用率,將會帶來很大的商業(yè)價值。
王興以汽車為例,論述了互聯網如何在重組資源中蘊藏巨大的商業(yè)機會。王興稱,根據調查,一輛汽車自從生產出來,95%時間處于閑置狀態(tài),2.5%時間是正常駕駛,還有部分時間是在找停車位或者是堵在路上。一輛車制造和消費過程中存在很大的資源浪費。而人們對汽車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更舒適快捷的從A點到達B點,因此現在開始流行了互聯網互享經濟。
互聯網對汽車行業(yè)等的改變,并非只是要制造出互聯網汽車,而是在導航路線、尋找停車場等這些層面上,與本身的技術無關。互聯網能做的是在不能替代現實資源的情況下,提供輔助,讓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美團網就在做這樣的事情。
以下為演講全文:
剛才聽了Ray Kurzweil非常精彩的演講,多數人知道他是從《奇點臨界》這本書,但是今天我想跟大家介紹一本讓我非常有收獲的書,它的名字叫《資源革命》,這本書讓我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我們過去幾年做美團網以及看互聯網的很多事情。
美團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到現在不到5年的時間,從這個角度回頭看過去的4年發(fā)生了很多事情,我們經歷很大的指數增長,去年做到460億的交易規(guī)模,積累2億多的手機用戶,我們在很多細分領域做得不錯,但是《資源革命》提供不同的角度讓我思考這件事情。
給大家舉一個電影院的例子,電影在過去幾年經歷非??焖俚陌l(fā)展,票房每年百分之三十幾年的發(fā)展,建了很多電影院,全國2013年底大概4600家,2014年全國變成5600家電影院,增加了22%的電影院,這是在資源供給。但是在資源需求這一端,從全國票房來看到2014年比2013年增長了36%。這兩個差別是什么?差別背后是什么東西?
現在互聯網美團可以很方便的定票,但是這背后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整體的資源使用率提升了,供給增加22%,需求或者消費增加了36%,這里有很大的一點是資源的使用效率提升了。而資源的使用效率提升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之前的資源使用率非常的低,大家可能不知道,全國的電影院雖然現在生意越來越好,但是總體的上座率只有15%左右。大家現在去看,除非是《變形金鋼》最熱鬧的電影最黃金的時段諸位會買,但是電影院通常是空著的,全國算下來電影院的上座率只有15%,所以這里是有多么巨大的資源的浪費。
建一個電影院需要很大的空間,需要幾層樓和設施以及幕布,資源投進去消耗很多,但是資源使用率非常低,全國電影平均上座率只有15%。經濟學上這些事情之前的資源投入都是固定成本,多賣一張票、多去一個人看電影這個邊際成本增加那一小部分是非常小的,所以我們能用各種方法,不管是美團還是別人來干,不管用互聯網方法還是非互聯網方法提升資源邊界使用率,因為邊際成本上升非常小,票價可以下降,但是總的產出可以增加很多。以電影為例,傳統(tǒng)模式下面資源使用率非常低,所以如果你能夠用各種方法包括互聯網的方法大幅度提高資源使用率的話能夠帶來商業(yè)上的價值,對用戶端的價值,對商戶端的價值。
電影是比較小的例子,這里面15%的資源使用率已經讓人非常驚訝、效率非常低。但是我想舉一個更夸張的例子,汽車,過去一年、兩年電動汽車非?;穑^去幾年北京的霧霾問題非常嚴重,PM2.5非常令人討厭,而且PM2.5一部分大家認為是汽車尾氣排放導致的,有些人認為如果能夠把一部分汽車減少污染排放或者把內燃汽車變成電動車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這當然是一部分。但是很有趣的是我們看整個汽車行業(yè)的時候有可能最大的變革機會并不在汽車本身,不在于它是燒油還是用電池,而是在另一個更宏觀的層面,也就是資源使用率的層面。
中國沒有數據,但是美國有數據,汽車使用率比電影院的使用率還要更低,按照美國的統(tǒng)計,一輛車生產出來消耗那么多鋼材、橡膠、塑料、玻璃,是消耗多自然資源,生產過程中要消耗非常多的能源,產生非常多的污染。就算我們把所有的汽油車、柴油車都換車電動車,生產過程中還是消耗非常多的資源,所以換成電動車可能有改進,但是改進是相對有限,把汽車尾氣排放污染換成了煤發(fā)電的污染。
但是這里有另外一個很大的機會,可能不是在最底層的發(fā)動機層面而是資源使用率的層面,美國的數據是一輛車從生產出來95%的時間被停車,只有5%在開,這5%里面再細分,只有2.5%是正常速度駕駛的,另外0.8%大概是在找停車位,這是差別很大的。正常駕駛的話你不用反復踩剎車、油門、加速,但是找車位的時間耗掉0.8%,另外0.5%是堵在路上的。所以總共只有不到5%,4%的使用率,真正有效使用的是2.5%,其中0.5和0.8%一個用于找停車位,一個用于堵在路上。這里有巨大的提升機會,舉個例子,找停車位反復繞這個事情,如果人工智能、智能駕駛有很大的進展,它不是汽車科技的進展,它跟鋼鐵、發(fā)動機沒有關系,但是如果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有進展,你就不需要花費百分之零點幾的時間找停車位,汽車可以少開很多路,可以少產生很多污染,不管汽油、柴油還是電池。
另外,如果車上交通堵塞都沒有的話我們可以再節(jié)省百分之零點幾,變革技術不是汽車本身的技術,跟輪胎、方向盤、發(fā)動機完全沒有關系,它需要的是更高層面的組織形式。如果車都聯網了,如果位置信息都在中央系統(tǒng)有了,大家可以調度每個紅綠燈、十字路口的車流和車的速度就不會堵塞了。堵塞是因為每個人在獨立做決策,如果你把決策匯集到系統(tǒng),能夠很好的調度整個車群,那么交通堵塞就會少很多。即使不需要換電池車,只要車均勻勻速行使,你可以更少時間達到目的地,但是你消耗的能源產生的污染就會非常多。這里最大的變革機會不是汽車技術的本身,而是組織形式,那種組織形式是有可能極大提升資源使用率的。
這多么可怕,一輛車95%的時間是停著的,如果這些都解決了,堵車的時間少了、停車的時間少了,但是還有95%的時間停在那里,所以人們也許不需要擁有這輛車,只需要擁有資源,才會有互聯網上非?;鸬墓蚕斫洕?。一輛車造出來壽命是十來年的時間,95%都停在那里它不創(chuàng)造價值,所以從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層面能夠改變車的使用模式,另一個層面能夠減少對資源的消耗。人們少數目的是為了擁有車進行炫耀,多數是舒適方便的從一個點到另外一個點。
這些事情它有可能發(fā)生,發(fā)生之后產生很大的商業(yè)價值、很大的社會價值,但是它并不是在最底層的方面。我剛才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電影院的例子,一個是汽車的例子,這里面有很大的變革機會,而且似乎最大的變革機會并不在最底層的汽車技術那因。
這是我想講的意思,我認為互聯網它能帶來巨大的價值,互聯網可能會很根本的很徹底的改變所有行業(yè),但是這個根本的徹底的改變望望不一定發(fā)生在最底層。就像大家討論互聯網汽車,可能最大的機會并不是在造車本身,并不是在造一輛更好的汽油車,也不是在把汽油車換成電動車,而是在怎么樣自動駕駛,怎么樣協(xié)同減少堵塞,怎么樣用商業(yè)模式減少需要車的數量,讓大家達到同樣的目的需要更少的資源、需要更少的車。這里的數字大家可以看到機會是不一樣的,所以互聯網做得好了以后它會從根本上改變車這個行業(yè),但并不是最底層的改變。
極客公園的活動,很多人認為極客喜歡科技,但是事情最大的價值可能并不見得在最底層的技術上面,因為一個時代的進步它需要科技的變革、需要新科技,可能需要新的商業(yè)模式、需要新的組織模式,而且有的時候新的商業(yè)模式和新的組織模式很可能比底層的新科技本身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
我舉另一個例子,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這個事情,并不是你做的事情不底層就LOW了??茖W方面分很多,有物理、化學、生物、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如果你從最底層想的話這些事情都是回到物理上面,就那么幾個基本的物理原理,如果足夠大的計算機模型是不是就不需要化學了?因為你能準確計算出原子、點子的運動,因為化學是基于物理的,你只要知道底層的物理原理,你有足夠大的計算能力就能夠把化學反應計算出來。我們需要生物嗎?除非你承認有超自然力量存在,否則某一個生物體就是化學的生化反應最后形成生物學,理論上確實是這樣的,你把物理搞明白了,你把化學生化搞明白了,你有足夠大的計算機,有無窮的計算能力,你確實能夠把每一個動物體最高的行為做出來。有了個體的行為包括人的行為之后,你知道他的心理和生理之后我們還需要社會學嗎?需要經濟學嗎?從某種角度來說不需要。你計算群體行為就有社會學、經濟學了。但事實上人類社會并不是這么組織的,所以我們需要不同層面的東西,我們需要有人研究物理,需要有人研究化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各方面的東西,而且這些科學遇到的絕對挑戰(zhàn)就是創(chuàng)造的價值不見得比解決最底層的問題更小。
今天我們在互聯網上碰到類似的問題或者類似的機會,我始終相信互聯網會改變一切,凡是一切沒有被互聯網改變的行業(yè)都即將被互聯網改變,但是這個改變是根本、是徹底,但不一定是最底層的。例如互聯網對農業(yè)的改變,互聯網對食品、對餐飲的改變,互聯網對汽車的改變,它并不是改變你種的稻子,或者改變餐飲不是改變菜的好壞,造車也是這樣的。無數例子證明互聯網會改變很多東西,這個改變是非常徹底、非常根本的,但是很可能不是從最底層的,而且它也不需要從最底層。
世界分成原子和信息兩個部分,原子是物質單位,比特是信息單位,互聯網一個是用移動比特代替移動原子,一個用移動比特輔助移動原子。信息本身就是目的,你看一個視頻或者讀一個電子書,你需要不的不是那些介質,你需要的是信息。以前印書需要伐木、造紙、印刷,把它輸送到你的手里去。一開始出現的時候互聯網賣書,亞馬遜、當當它是用移動比特輔助移動原子,你不用跑到書店去買書了,你直接網上把書寄到后面就好了。進展到后面,你根本不需要那個書了,你有電子書以后可以把書傳過來,代替了移動原子。
互聯網還有很多方面,包括美團所從事的不是移動比特代替移動原子的事情,我們干的是移動比特輔助移動原子的事情。因為不管互聯網如何發(fā)達、網速如何快、手機CPU如何高、屏幕如何好,它都不能代替你咀嚼一塊牛肉或者按摩時候舒服的感覺。但是這里面有用移動比特輔助移動原子的機會,就像美團干的事情,例如電影院已經建好了,資源已經消耗了,我們怎么樣讓大家能省錢省心買到更便宜的票、看到更好的電影,你還需要去電影院。
在餐飲方面更是如此,如果電影的將來很有可能被網絡視頻部分替代的話,餐飲在很長時間是看不到的,因為你最終還是需要吃飯,這里面物質無法取代,信息無法取代物質。但是你可以用移動比特輔助移動原子,讓大家找到更好的餐館,知道點什么菜更好,得到更好的折扣或者更好的服務?;蛘吡硪环矫娓淖円苿釉拥姆较?,像美團一開始幫你找餐館,后面你不想出去可以外賣送過來。一個專門送外賣跑腿送食物的速度效率是高于你自己的,你自己開車坐地鐵去一個地方可能很零散,不如用外賣的方式,一個更系統(tǒng)組織的方式把食物送到你面前。同樣達成食物的消費者吃東西的人和食物在一起,換一個組織模式效率更高,對資源消耗率更少,總體資源使用率更高以后商業(yè)發(fā)生變化,互聯網帶來的變化很可能是規(guī)模非常大的非常徹底非常根本的變化,但是它不需要是最底層的變化,也可能不是最底層的變化。
這是今天我所分享的。
王興以汽車為例,論述了互聯網如何在重組資源中蘊藏巨大的商業(yè)機會。王興稱,根據調查,一輛汽車自從生產出來,95%時間處于閑置狀態(tài),2.5%時間是正常駕駛,還有部分時間是在找停車位或者是堵在路上。一輛車制造和消費過程中存在很大的資源浪費。而人們對汽車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更舒適快捷的從A點到達B點,因此現在開始流行了互聯網互享經濟。
互聯網對汽車行業(yè)等的改變,并非只是要制造出互聯網汽車,而是在導航路線、尋找停車場等這些層面上,與本身的技術無關。互聯網能做的是在不能替代現實資源的情況下,提供輔助,讓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美團網就在做這樣的事情。
以下為演講全文:
剛才聽了Ray Kurzweil非常精彩的演講,多數人知道他是從《奇點臨界》這本書,但是今天我想跟大家介紹一本讓我非常有收獲的書,它的名字叫《資源革命》,這本書讓我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我們過去幾年做美團網以及看互聯網的很多事情。
美團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到現在不到5年的時間,從這個角度回頭看過去的4年發(fā)生了很多事情,我們經歷很大的指數增長,去年做到460億的交易規(guī)模,積累2億多的手機用戶,我們在很多細分領域做得不錯,但是《資源革命》提供不同的角度讓我思考這件事情。
給大家舉一個電影院的例子,電影在過去幾年經歷非??焖俚陌l(fā)展,票房每年百分之三十幾年的發(fā)展,建了很多電影院,全國2013年底大概4600家,2014年全國變成5600家電影院,增加了22%的電影院,這是在資源供給。但是在資源需求這一端,從全國票房來看到2014年比2013年增長了36%。這兩個差別是什么?差別背后是什么東西?
現在互聯網美團可以很方便的定票,但是這背后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整體的資源使用率提升了,供給增加22%,需求或者消費增加了36%,這里有很大的一點是資源的使用效率提升了。而資源的使用效率提升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之前的資源使用率非常的低,大家可能不知道,全國的電影院雖然現在生意越來越好,但是總體的上座率只有15%左右。大家現在去看,除非是《變形金鋼》最熱鬧的電影最黃金的時段諸位會買,但是電影院通常是空著的,全國算下來電影院的上座率只有15%,所以這里是有多么巨大的資源的浪費。
建一個電影院需要很大的空間,需要幾層樓和設施以及幕布,資源投進去消耗很多,但是資源使用率非常低,全國電影平均上座率只有15%。經濟學上這些事情之前的資源投入都是固定成本,多賣一張票、多去一個人看電影這個邊際成本增加那一小部分是非常小的,所以我們能用各種方法,不管是美團還是別人來干,不管用互聯網方法還是非互聯網方法提升資源邊界使用率,因為邊際成本上升非常小,票價可以下降,但是總的產出可以增加很多。以電影為例,傳統(tǒng)模式下面資源使用率非常低,所以如果你能夠用各種方法包括互聯網的方法大幅度提高資源使用率的話能夠帶來商業(yè)上的價值,對用戶端的價值,對商戶端的價值。
電影是比較小的例子,這里面15%的資源使用率已經讓人非常驚訝、效率非常低。但是我想舉一個更夸張的例子,汽車,過去一年、兩年電動汽車非?;穑^去幾年北京的霧霾問題非常嚴重,PM2.5非常令人討厭,而且PM2.5一部分大家認為是汽車尾氣排放導致的,有些人認為如果能夠把一部分汽車減少污染排放或者把內燃汽車變成電動車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這當然是一部分。但是很有趣的是我們看整個汽車行業(yè)的時候有可能最大的變革機會并不在汽車本身,不在于它是燒油還是用電池,而是在另一個更宏觀的層面,也就是資源使用率的層面。
中國沒有數據,但是美國有數據,汽車使用率比電影院的使用率還要更低,按照美國的統(tǒng)計,一輛車生產出來消耗那么多鋼材、橡膠、塑料、玻璃,是消耗多自然資源,生產過程中要消耗非常多的能源,產生非常多的污染。就算我們把所有的汽油車、柴油車都換車電動車,生產過程中還是消耗非常多的資源,所以換成電動車可能有改進,但是改進是相對有限,把汽車尾氣排放污染換成了煤發(fā)電的污染。
但是這里有另外一個很大的機會,可能不是在最底層的發(fā)動機層面而是資源使用率的層面,美國的數據是一輛車從生產出來95%的時間被停車,只有5%在開,這5%里面再細分,只有2.5%是正常速度駕駛的,另外0.8%大概是在找停車位,這是差別很大的。正常駕駛的話你不用反復踩剎車、油門、加速,但是找車位的時間耗掉0.8%,另外0.5%是堵在路上的。所以總共只有不到5%,4%的使用率,真正有效使用的是2.5%,其中0.5和0.8%一個用于找停車位,一個用于堵在路上。這里有巨大的提升機會,舉個例子,找停車位反復繞這個事情,如果人工智能、智能駕駛有很大的進展,它不是汽車科技的進展,它跟鋼鐵、發(fā)動機沒有關系,但是如果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有進展,你就不需要花費百分之零點幾的時間找停車位,汽車可以少開很多路,可以少產生很多污染,不管汽油、柴油還是電池。
另外,如果車上交通堵塞都沒有的話我們可以再節(jié)省百分之零點幾,變革技術不是汽車本身的技術,跟輪胎、方向盤、發(fā)動機完全沒有關系,它需要的是更高層面的組織形式。如果車都聯網了,如果位置信息都在中央系統(tǒng)有了,大家可以調度每個紅綠燈、十字路口的車流和車的速度就不會堵塞了。堵塞是因為每個人在獨立做決策,如果你把決策匯集到系統(tǒng),能夠很好的調度整個車群,那么交通堵塞就會少很多。即使不需要換電池車,只要車均勻勻速行使,你可以更少時間達到目的地,但是你消耗的能源產生的污染就會非常多。這里最大的變革機會不是汽車技術的本身,而是組織形式,那種組織形式是有可能極大提升資源使用率的。
這多么可怕,一輛車95%的時間是停著的,如果這些都解決了,堵車的時間少了、停車的時間少了,但是還有95%的時間停在那里,所以人們也許不需要擁有這輛車,只需要擁有資源,才會有互聯網上非?;鸬墓蚕斫洕?。一輛車造出來壽命是十來年的時間,95%都停在那里它不創(chuàng)造價值,所以從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層面能夠改變車的使用模式,另一個層面能夠減少對資源的消耗。人們少數目的是為了擁有車進行炫耀,多數是舒適方便的從一個點到另外一個點。
這些事情它有可能發(fā)生,發(fā)生之后產生很大的商業(yè)價值、很大的社會價值,但是它并不是在最底層的方面。我剛才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電影院的例子,一個是汽車的例子,這里面有很大的變革機會,而且似乎最大的變革機會并不在最底層的汽車技術那因。
這是我想講的意思,我認為互聯網它能帶來巨大的價值,互聯網可能會很根本的很徹底的改變所有行業(yè),但是這個根本的徹底的改變望望不一定發(fā)生在最底層。就像大家討論互聯網汽車,可能最大的機會并不是在造車本身,并不是在造一輛更好的汽油車,也不是在把汽油車換成電動車,而是在怎么樣自動駕駛,怎么樣協(xié)同減少堵塞,怎么樣用商業(yè)模式減少需要車的數量,讓大家達到同樣的目的需要更少的資源、需要更少的車。這里的數字大家可以看到機會是不一樣的,所以互聯網做得好了以后它會從根本上改變車這個行業(yè),但并不是最底層的改變。
極客公園的活動,很多人認為極客喜歡科技,但是事情最大的價值可能并不見得在最底層的技術上面,因為一個時代的進步它需要科技的變革、需要新科技,可能需要新的商業(yè)模式、需要新的組織模式,而且有的時候新的商業(yè)模式和新的組織模式很可能比底層的新科技本身創(chuàng)造更大的價值。
我舉另一個例子,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這個事情,并不是你做的事情不底層就LOW了??茖W方面分很多,有物理、化學、生物、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如果你從最底層想的話這些事情都是回到物理上面,就那么幾個基本的物理原理,如果足夠大的計算機模型是不是就不需要化學了?因為你能準確計算出原子、點子的運動,因為化學是基于物理的,你只要知道底層的物理原理,你有足夠大的計算能力就能夠把化學反應計算出來。我們需要生物嗎?除非你承認有超自然力量存在,否則某一個生物體就是化學的生化反應最后形成生物學,理論上確實是這樣的,你把物理搞明白了,你把化學生化搞明白了,你有足夠大的計算機,有無窮的計算能力,你確實能夠把每一個動物體最高的行為做出來。有了個體的行為包括人的行為之后,你知道他的心理和生理之后我們還需要社會學嗎?需要經濟學嗎?從某種角度來說不需要。你計算群體行為就有社會學、經濟學了。但事實上人類社會并不是這么組織的,所以我們需要不同層面的東西,我們需要有人研究物理,需要有人研究化學、生物學、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各方面的東西,而且這些科學遇到的絕對挑戰(zhàn)就是創(chuàng)造的價值不見得比解決最底層的問題更小。
今天我們在互聯網上碰到類似的問題或者類似的機會,我始終相信互聯網會改變一切,凡是一切沒有被互聯網改變的行業(yè)都即將被互聯網改變,但是這個改變是根本、是徹底,但不一定是最底層的。例如互聯網對農業(yè)的改變,互聯網對食品、對餐飲的改變,互聯網對汽車的改變,它并不是改變你種的稻子,或者改變餐飲不是改變菜的好壞,造車也是這樣的。無數例子證明互聯網會改變很多東西,這個改變是非常徹底、非常根本的,但是很可能不是從最底層的,而且它也不需要從最底層。
世界分成原子和信息兩個部分,原子是物質單位,比特是信息單位,互聯網一個是用移動比特代替移動原子,一個用移動比特輔助移動原子。信息本身就是目的,你看一個視頻或者讀一個電子書,你需要不的不是那些介質,你需要的是信息。以前印書需要伐木、造紙、印刷,把它輸送到你的手里去。一開始出現的時候互聯網賣書,亞馬遜、當當它是用移動比特輔助移動原子,你不用跑到書店去買書了,你直接網上把書寄到后面就好了。進展到后面,你根本不需要那個書了,你有電子書以后可以把書傳過來,代替了移動原子。
互聯網還有很多方面,包括美團所從事的不是移動比特代替移動原子的事情,我們干的是移動比特輔助移動原子的事情。因為不管互聯網如何發(fā)達、網速如何快、手機CPU如何高、屏幕如何好,它都不能代替你咀嚼一塊牛肉或者按摩時候舒服的感覺。但是這里面有用移動比特輔助移動原子的機會,就像美團干的事情,例如電影院已經建好了,資源已經消耗了,我們怎么樣讓大家能省錢省心買到更便宜的票、看到更好的電影,你還需要去電影院。
在餐飲方面更是如此,如果電影的將來很有可能被網絡視頻部分替代的話,餐飲在很長時間是看不到的,因為你最終還是需要吃飯,這里面物質無法取代,信息無法取代物質。但是你可以用移動比特輔助移動原子,讓大家找到更好的餐館,知道點什么菜更好,得到更好的折扣或者更好的服務?;蛘吡硪环矫娓淖円苿釉拥姆较?,像美團一開始幫你找餐館,后面你不想出去可以外賣送過來。一個專門送外賣跑腿送食物的速度效率是高于你自己的,你自己開車坐地鐵去一個地方可能很零散,不如用外賣的方式,一個更系統(tǒng)組織的方式把食物送到你面前。同樣達成食物的消費者吃東西的人和食物在一起,換一個組織模式效率更高,對資源消耗率更少,總體資源使用率更高以后商業(yè)發(fā)生變化,互聯網帶來的變化很可能是規(guī)模非常大的非常徹底非常根本的變化,但是它不需要是最底層的變化,也可能不是最底層的變化。
這是今天我所分享的。
更多>同類橡機資訊